上个月接诊了一位张先生,52 岁,近一年来深受脑鸣困扰,脑袋里像是有一群虫子在叫,白天工作时干扰注意力,晚上更是吵得他难以入眠。他整个人精神状态很差,面色憔悴,诉说自己总感觉头晕,像头上蒙了一层纱,记忆力也大不如前,经常忘事;还伴有腰膝酸软,双腿乏力。观其舌苔薄白,边有齿痕,脉象细弱 —— 这绝非单纯的 “脑鸣”,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问题。其实脑鸣发展到如此顽固的程度,根源绝非 “简单的耳鸣延伸” 那么简单:张先生工作压力大,长期精神紧张,导致肝郁气滞,气不行则血不畅,脑部脉络瘀阻;加上他平时作息不规律,经常熬夜,损耗肝肾之阴,肝肾阴虚不能滋养脑窍,脑髓失养。气血瘀滞与肝肾阴虚相互影响,就像脑内缠上了 “乱麻”,不把这团乱麻解开、通道疏通,脑鸣只会愈发严重。很多人觉得 “脑鸣就用常规的清肝泻火之药”,但对于张先生这种 “瘀滞与阴虚交织、脾肾还虚” 的情况,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—— 只清肝火不化瘀、不滋补肝肾,脑鸣容易反复。我给他用了一味不太常用的 “主力药”—— 石菖蒲,再搭配几味药,专门针对脑内的 “瘀、虚、滞”,没想到调理两个月,效果超乎预期。这味石菖蒲,其性辛、苦,温,归心、胃经,最擅长 “化湿开胃,开窍豁痰,醒神益智”—— 它能像 “小钻头” 一样钻进脑窍里,把脑部脉络中瘀滞的气血一点点 “疏通”,还能改善脑部气血供应,让脑窍得到滋养。但仅靠石菖蒲还不够,还得搭配其他药来补足短板:制首乌 + 桑葚:张先生肝肾阴虚,腰膝酸软,这两味药能滋补肝肾之阴 —— 制首乌补肝肾、益精血,桑葚滋阴补血、生津润燥,二者合用,能为脑髓提供充足的滋养,从根源上改善肝肾阴虚导致的脑髓失养。服用一周后,张先生就表示腰膝酸软的症状有所减轻。柴胡 + 郁金:柴胡能疏肝解郁,帮助张先生解开因长期压力导致的肝郁;郁金行气化瘀,与柴胡协同,增强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让脑部气血运行更加顺畅。服用两周后,张先生说头晕的症状有所缓解,感觉脑袋清爽了一些。黄芪 + 党参:张先生脾肾虚弱,精神不振,黄芪能补气升阳,党参补中益气,二者搭配,可增强脾胃功能,促进气血生成,为脑部提供充足的气血。最后加了点炙甘草,调和药性,使整个药方更加平和。张先生按这个方子调理,每周复诊调整一次药量:第一周脑鸣的声音似乎小了一些,晚上能稍微安稳入睡;第三周头晕明显减轻,记忆力也有所恢复;两个月后,张先生高兴地说脑鸣已经基本消失,工作和生活都恢复了正常,整个人也精神多了。其实脑鸣无论多么顽固,核心都不是 “忍不忍”,而是脑内的 “环境” 好不好 —— 瘀血清除干净了,肝肾滋养充足了,气血运行顺畅了,脑内没有 “引发脑鸣的病根”,脑鸣自然就会减轻、慢慢消失。就像张先生,没靠猛药,只是把脑内的 “乱麻” 解开、通道疏通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每个人的脑鸣情况不一样:有的是痰湿型(体型偏胖,舌苔厚腻),有的是气血亏虚型(面色苍白,神疲乏力),石菖蒲适合气滞血瘀兼肝肾阴虚型,要是体质偏寒,得加附子、干姜温一温,千万别自己抓药喝,最好让医生辨证调方才安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